股票配资服务门户导航 真相扎心!扣除银行,2024A股企业盈利下滑5.4%,科创板-42%,北交所-27.5%……财报季后,怎么布局?
截至2025年4月底股票配资服务门户导航,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已尘埃落定。
价值线统计发现,A股上市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.4%。(剔除银行股及2024年之后上市新股)。
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两大宏观挑战:
需求端疲软:国内消费复苏缓慢,出口受全球贸易壁垒增加(如欧美新能源产业链本土化政策)拖累,企业订单增长乏力。
成本端挤压:尽管大宗商品价格趋稳,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(如光伏、锂电)导致利润率持续收缩,实体制造业尤为明显。
其中哪些板块跌的最狠,哪些板块却利润上涨股价又不涨?
财报季过后,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未来?
哪些板块跌得最狠?
不难发现,科创板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,利润下滑尤其惨烈。
首先来看科创板,数据显示科创板2024年净利润总和为431亿元,而2023年净利润总和为739亿元,2024年整体净利润同比下滑达到了42%。
天合光能、大全能源、晶科能源三大光伏企业就贡献了270亿元的下降额度。
要知道,整个科创板2024年的和2023年的差额也就300亿元。
以下为科创板拖累TOP20(利润下降绝对金融前20名)

半数以上都是光伏锂电,2024年,光伏企业利润骤降很容易理解,铺天盖地都在说产能过剩。
那么,为啥前几年那么多周期属性很强的光伏企业能够登录科创板上市呢?这是否加剧了产能过剩,这又套死了多少股民?
作为科创板的主力军(科创板500多家公司,有98家半导体企业),半导体企业的利润2024年整体和2023年基本持平,但内部分化明显。
科创板半导体同比增长TOP10

科创板半导体同比下降TOP10

再来看北交所,数据显示北交所2024年净利润总和为87亿元,而2023年净利润总和为120亿元。
2024年整体净利润同比下滑达到了27.5%,北交所整体下滑主要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薄弱。

股价为何不涨?
2025一季度,有些行业利润同比上涨但是股价却整体下跌,券商板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数据统计显示,2025年一季度券商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70%,但前4月股价却平均下跌了8%。
具体明细如下:

有投资者认为,券商板块被称为“牛市旗手”,对政策信号(如降准、并购重组支持、资本市场改革)的反应更敏感直接,但这类政策利好未必与当期业绩直接挂钩。
也有机构人士认为,券商股的走势往往反映市场对未来业绩的预期,而非已披露的财报。例如,2024年四季度市场已预判券商业绩回暖(基于成交额回升、自营业务反弹等)导致股价提前上涨,而当2025年一季度实际业绩公布时,部分涨幅可能已被消化。
总的来说,背后逻辑复杂,大致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:
1、政策预期透支:2024年四季度“活跃资本市场”政策预期推动券商股快速上涨一波,但2025年一季度政策落地力度不及预期(如T+0交易制度暂缓),市场进入观望期。
2、盈利模式瓶颈:经纪业务佣金率降至万2.1的历史低位,投行业务受IPO节奏放缓影响收入同比下滑18%,财富管理转型尚未形成新增长极。
3、外资态度分化:摩根士丹利认为券商股需等待衍生品创新、养老金入市等政策深化,而高盛则提示短期估值已反映过度乐观预期。
财报季之后,如何寻找未来?
随着2025年4月财报季的落幕,投资者们开始着眼未来,探寻A股市场新的投资机遇。政策导向与市场热点是两大关键线索,有望为投资者照亮前行的道路。
1、政策扶持下的消费复兴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,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。在此背景下,消费板块迎来诸多政策利好。
一方面,政府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,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,并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。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高,其收入提升将直接拉动消费增长。
另一方面,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,这一举措为消费市场注入了一剂“强心针”,有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,推动家电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。
从券商观点来看,招商证券认为,2025年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有望持续发力,增强消费者信心。加之沪深300指数中消费股估值在2024年回落到20倍左右,具备较高性价比,外资对中国消费资产的关注度也可能提升,为消费板块带来资金流入与估值提升空间。消费领域中的细分行业,如服务消费(健康、养老、托幼、家政等)、新型消费(数字、绿色、智能消费)、文旅消费以及入境消费等,都因政策的针对性支持而前景广阔。
2、科技浪潮中的AI与人形机器人热点
科技领域向来是市场热点的“孵化地”,2025年,AI和人形机器人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。
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“2025十大AI技术趋势”显示,AI在科学研究、具身智能、多模态模型等多个维度将迎来重大突破。在科学研究方面,多模态大模型将融入其中,助力生物医学、气象等多领域发展;具身智能领域,2025年或迎来行业洗牌,技术迭代与商业应用将加速推进,部分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量产。
从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来看,自去年四季度以来,在机器人、AI等科技产业周期催化下,成长风格显著跑赢其他方向。
从3月到4月,两大赛道也迎来了一波可观调整。
广发证券认为,尽管近期风格分歧有所平衡,但考虑到市场情绪及成交额维持高位,科技主线在中期仍值得看好。在AI应用层面,国内市场正从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,AI应用爆发催生新业态,整体估值仍有提升空间。
在人形机器人领域,2025年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全球整机企业商业化提速,量产前夜,相关产业链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。
综上所述,2025年A股投资需兼顾政策红利与产业趋势:消费复苏与高股息板块提供防御性基础,AI与人形机器人则代表技术革命的进攻性方向。外资机构如高盛、摩根士丹利强调,中国市场的超大规模与政策韧性使其成为全球资本“压舱石”。投资者应紧跟政策节奏,在估值合理区间布局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全球化能力的企业,以应对经济转型期的结构性机遇与挑战。
本文源自:价值线
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